首页 > 资讯 > 国内

余卓平:国企人才激励制度与市场发展不大匹配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阿宝

  汽车强国大战略下,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有望成为抢占先机、赶超发展的突破口,汽车产业将进入转型期。同济大学校长助理余卓平教授在2017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汽车强国与低碳发展”高层论坛中指出,人才现在是制约汽车行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

  余卓平总结道,面临新的转型变化,汽车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面临挑战。此外,汽车行业的人才流动与机制问题以及人才国际化问题也备受关注。

  问题一:新能源汽车人才缺口大

  2016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数据显示,从总量来看,汽车从业人员持续增长到360万人,但是技术人员却不到50万人;从占比来看,汽车技术人员不到15%。而发达国家汽车行业技术人才比例往往超过30%。

  另外,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领域人才数量是17万人,2020年要求达到85万人,目前缺口为68万人,2025年要求达到150万人,届时缺口将近100万人。“如何应对人才的数量问题,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一大挑战。”余卓平说。

  问题二:人才质量与结构不合理

  汽车发展至今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交通工具,而是大型的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数字空间,这对汽车人才质量和人才结构提出了挑战。

  余卓平教授指出:“现在我们仍然把汽车作为机械工程学科,车辆工程连二级学科都算不上,而这样培养出来的汽车专业人才90%都到汽车行业里面去。”这意味着,如何把一些新的学科知识在汽车人才的培养中体现出来,将成为第二个挑战。

  问题三:人才流动合理 企业“恶意挖人”此起彼伏

  据了解,前一段时间曾出现某燃料电池的企业恶意挖人现象,引起整个行业的反思。随着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高级人才需求量巨大,使得企业之间人才竞争处于白热化的阶段。

  其次则是人才机制的问题。余卓平指出,国有企业在人才激励制度上面跟整个市场发展并不大匹配。“比如说限薪制度,在这样一个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在人才培育中没有太多优势。”余卓平强调,这样的机制没有发挥市场配置人才的作用,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引不进来,引进来也留不住。

  问题四:“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提出挑战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汽车企业将加速国际化,国际化人才也成为各大车企的宠儿。而目前来看,企业拥有的国际化人才数量不足,国内能够走向海外的国际化技术与管理人才偏少,具备跨文化能力、国家化能力的高层次汽车人才短缺。

  余卓平介绍,我国在制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的时候,对未来的汽车市场进行了预测:2030年左右我国将有超过四千万辆的汽车年产量,而汽车走出国门也将是必经之路,因此我们必须要考虑国际化汽车人才的培养。

  破局:培育新时期的汽车专业人才

  面对汽车行业的四大人才困境,余卓平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从数量发展上来看,我们希望到2030年左右,技术人员能够达到发达国家30%的水平。”余卓平教授强调,未来的汽车行业需要对人才进行多层次多类型的培养,包括职业技能人才和研发人才的培养。

  “国外每一项新的汽车技术都会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来决定该技术是否能在新一代车上采用。”余卓平感到忧虑的是,我国现在把研发型人才放到市场营销学科群里,这对于汽车的研发流程来说,是很不匹配的。

  从结构上来看,余卓平提出跨学科、多学科融合的培养理念。不仅要做高校内部汽车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还要做校企之间、校校之间的联合。“如果不在知识结构上实现融合,我们的人才质量就难以实现突破。”

  人才流动机制上,余卓平提出两点建议:第一、针对行业“恶意挖人”现象,做到规范离职,增加“竞业限制”;第二,针对国企限薪问题,企业应该合理改善高端人才用人制度,与整个汽车市场相匹配。“汽车行业毕竟不是一个垄断行业,也不是一个政策保护性的行业。”

  再则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余卓平指出,高校应该给予人才海外培养的通道,使其同时获得国内和国际双学位。“这一类人才无疑会打下良好的国际化基础。”余卓平教授还指出,人才的培养是终身制的,从大学到企业,仍然需要继续培养,企业应该给予人才多方面的培养条件。此外,人才引进对于高端人才是一个重要渠道。

  编辑:张冬梅

相关阅读

  在时间碎片化和媒体形式多元化的趋势下,传统形式广告营销打动消费者越来越难,注重用户行为场景,营造场景化的品牌感受和体验,成为品牌高效传播的选择。针对这样的市场痛[详细]
  满足消费者对商品品质日益增长的高需求、强化品质管控已成为各大美食生鲜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近日,京东生鲜更是聚焦产业带地标产品,推出3大举措分级排查,对内部商户及其所[详细]
12月24日,五常市政府联手京东超市共同开启主题为 “稻乡五常·飘香世界”京东第二届五常大米电商节。大米节期间3000吨可溯源的真五常大米由产地直供全国消费者,这一举动获得[详细]
曾几何时,菜市场是承载市民肉蛋菜鱼等生鲜消费的主要阵地,如今,当“买菜技能”下降的90后甚至Z世代成为消费中坚力量,生鲜产品的消费趋势正在发生显著变化。近日,央广网联合国内[详细]
  全民狂欢的双十一刚刚过去,即将到来的双十二又将掀起一波购物潮。就小编自己而言,如果不在最优惠的时候下手买点心仪的产品,真的对不起奋斗一年的自己。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详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中华消费在线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中华消费在线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