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评论

产业发展别忽视三大因素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小波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我国建设汽车强国提供了框架与指引。我国汽车产业将在工业化中后期的工业强基支撑、对外开放融合中,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与全球汽车产业的共同发展进化。为生存而发展的动力,将推动我国汽车企业持续创新、追求卓越。目前汽车产业发展中的很多问题,也将在产业的灵活性、韧性和开放性中,通过自我调整和快速变化得到解决。

  尽管如此,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类似于英特尔前总裁安迪·格鲁夫所称的“十倍速变化”因素,可能会对汽车强国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对这些因素关注不够、处置不当,就有可能在强国建设中出现短视、低效,甚至反效果的战略或战术,影响汽车产业的发展轨迹。

  第一个是人口因素,它将对从2017年开始的未来十年汽车需求产生负面冲击。美国企业研究所认为,专家们对经济的一致预测都会出现重大失误,而相对经济、政治和有关未来的预言,长期的人口形势预测拥有强大内在优势。从2017年开始的未来十年,1991年~2000年的生育低潮出生的1.59亿“90后”(目前17~26岁)开始步入购车黄金年龄,1981年~1990年的第三次生育高潮出生的2.28亿“80后”(目前27~36岁)在大部分完成了第一次购车后新的购车需求减少,而1962年~1971年第二次生育高潮出生的2.5亿人口(目前46~55岁)的购车需求在消失。“90后”将成为未来十年的购车主力,两次人口高峰所导致的汽车需求逐渐消弱,且第二次、第三次人口高峰分别比“90后”多57.2%和43.3%,这将导致汽车市场需求下滑。

  人类的直线思维模式难以理解指数函数,预测时宁愿相信原有趋势会持续下去,这就容易导致我们对前景过于乐观,当困难来临时准备不足。忽视人口因素,或将导致汽车企业的决策最终形成合成谬误。

  第二个因素是对新一轮汽车技术革命的理解,这可能关系到我国汽车强国建设的成败。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美国虽然同时看到了计算机技术变革的机遇,但日本通产省在计算机技术发展方向上判断失误,导致错失迄今最大的产业发展机遇。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技术创新对汽车产业的颠覆性越来越明显,目前以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为代表的汽车技术革命,不仅对传统汽车企业形成了较大的冲击,改变了汽车产业的发展业态,而且还吸引了一批新兴的汽车产业参与者。汽车产业新一轮科技创新方兴未艾,其不是来源于逻辑,而是来自于生存本身,是在不断的试错中产生,具有跳跃性,对方向的预测受制于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充满诸多未知的未知。

  在我国建设汽车强国过程中,不仅需正视汽车技术规划对进程的重大影响,而且在思想和行动上要有新思维和新方式。只有跨越狭隘视野,根据技术进步的特性,在对前沿技术把握上明确政府和企业职责,避免过度干预,支持多样性,鼓励试错,从而使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环境能适应汽车技术进步的进化模式。

  第三个因素是外资政策,这有可能成为影响我国建设汽车强国的重要变量。汽车产业外商投资政策的改变,可能导致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的变化,干扰汽车强国建设的轨迹。有关汽车产业利用外资政策的各种讨论曾甚嚣尘上,但却忽视了后发汽车强国之所以放开外资,都是受国际压力所迫。如日本汽车产业由于日美汽车贸易摩擦,经谈判于1973年被迫放开汽车产业外资股比限制;韩国汽车产业股比放开则是由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作为接受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200亿美元紧急救援时所附加的苛刻条件。

  在一定程度上,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是一部合资合作史,对外资准入限制的相关政策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赢得了时间和空间,使我国汽车产业与跨国汽车企业的关系就如生态圈中的进化一样,由最初的依附、随后的共生,到未来的共同进化。《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虽然提到有序放开合资企业股比限制,但是在外资股比问题的基本原则方面应顶住国际压力,越放开得晚越有利,它也应成为我国未来在国际谈判中的重要筹码,因此放开汽车股比问题必须非常慎重。当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外商投资的放开,以及愈来愈明显的合资热,已经引起了很多业界人士的担忧。

  编辑:李卿

相关阅读

如今在汽车圈,如果你不知道马上要出台的“双积分”政策,那你就OUT了。跨国汽车公司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具有纯电动汽车基础的,如大众、宝马、奔驰、日产、通用等。而后一种跨国汽[详细]
8月底,北京现代因多重原因导致供应商停止供货,致使旗下4家工厂停止生产,同时生产方与供应方的采购合作暂时中止。优质货源难寻找成本增加. . . . . .这些问题都成为采购环节的[详细]
近年来,随着混合动力、插电混合动力、纯电动以及燃料电池车概念的发酵,让人们认为新能源将会是未来的核心,前途光明,也因此有人因而抛弃传统发动机,认为“发动机是熟透了的技术”[详细]
政策,禁售燃油车随着各国燃油车禁售令的颁布,零部件供应商正在慎重考虑发展电动车可能会给欧洲汽车产业带来的影响。欧洲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联合会( CLEPA )主席罗伯托·瓦瓦索里( [详细]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动力电池PACK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分析报告》整理数据显示, 2015年中国动力电池产值380亿元,同比增长262% ,产值接近数码锂电池。未来5年我国新能源汽[详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中华消费在线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中华消费在线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