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评论

BMS价格血崩?冷看BMS市场裂变背后乱象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小小

  “今年BMS的价格浮动简直可以用血崩来形容,不同的产品价格降幅不同,其中最大的降价幅度能比去年下降50%。”一位业内人士向高工锂电表示。

  事实上,在补贴退坡、原材料涨价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降本提质成为今年整个动力电池行业的主旋律。目前,动力电池价格普遍下降20%左右,但是BMS占据电池包的比重并不大,价格降幅为何如此悬殊?

  高工锂电致电科列技术、国新动力、惠州亿能等多位第三方BMS企业高层后了解到,动力电池BMS的价格今年的确有所下降,但是相比去年总体降幅在10%-20%。价格降幅能达50%的有可能是行业新进“搅局”者或者是去年少部分价格较高的产品,但这部分量对市场影响并不大。

  另外一位从事动力电池领域的业内人士的观点相对中立,其表示,补贴退坡倒逼车企向动力电池企业大幅压价,加之上游原材料价格不可控,成本下降必然会向其他供应链传导。BMS成本只占到电池包价格的5%-10%,价格下降是一定的,但是动力电池成本控制主要还是在电芯成本上。

  综合来看,一方面,由于市场同质化产品严重,BMS技术标准及政策尚未落地等原因,BMS行业仍存乱象;另一方面,由于要争夺更多市场话语权,电池厂与整车厂正在加速分食第三方BMS的市场,随着价格博弈的加剧,BMS行业的洗牌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降价乱象背后

  在多股势力争抢BMS市场背景下,BMS价格乱象背后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部分企业对BMS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二是市场竞争加剧,价格战成为部分厂商获取市场的手段;三是BMS技术标准及政策尚未完善。

  高工锂电了解到,由于BMS价格占整个动力系统价格的比重较少,导致部分企业不重视该领域的研发与创新。一些企业对BMS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深刻,因而设计的产品存在不足,导致市场上的BMS产品良莠不齐,价格也参差不齐。

  与此同时,国内BMS市场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厂商少之又少。加之电池厂与整车厂的市场争夺加速,第三方BMS厂商之间的竞争更加白热化。

  针对BMS价格下降,国新动力总经理邓杰表示,降价50%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BMS行业的乱象,但目前情况来看,第三方BMS行业排名前十的厂家,应该不会存在价格骤降这一说。

  此外,目前BMS行业存在价格乱象,与业内缺少对BMS的强制认证的标准,标准认证体系还不完善有关。

  在科列技术总经理仝瑞军看来,当前应该要提高BMS的国家标准,他认为以前的标准是地板标准,谁都可以迈过去,现在要提高专业与安全的标准,可能除了基本功能外,会融入安全的理念,包括EMC。

  “BMS对动力电池安全性至关重要,当前只关注产品降价而缺乏对产品安全性的重视是当前业内的一种病态,其实行业更应该将关注点回归到BMS的技术提升和动力电池的安全防护上来。”仝瑞军表示。

  行业洗牌加速

  事实上,缘于BMS本身的重要性以及较高的技术壁垒,其早已成为整车厂、电池及PACK企业和第三方BMS企业多股势力的“必争之地”,BMS的市场格局也在不断裂变。

  “近两年,BMS行业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是新进入的第三方BMS企业在增多,整车厂和电池厂兼并购、参股第三方BMS企业案例也在增多,这或将会是未来的趋势。”邓杰表示。

  据不完全统计,整车厂和电池厂兼并购/参股第三方BMS企业重要的案例包括:众泰新能源全资收购杰能动力,蓝微电子持股亿能电子,时空电动参股高泰昊能,猛狮科技控股松岳BMS等。

  在邓杰看来,国新动力作为新进入的第三方专业BMS代表企业,目前成长和发展都比较快。虽然不能代表第三方的发展速度,但是在这一市场,拥有自身独特优势,核心技术能力较强,市场前景还是比较可观。

  据高工锂电了解,即使是有能力做BMS的电池企业或者整车企业,也不一定会完全自己做,还是会分一部分份额交由第三方BMS企业来做。原因是一方面来自终端客户的特定需求,另一方面与供应链管理、成本管控有关。

  目前惠州亿能主要与乘用车厂进行共同合作研发,第三方BMS企业在核心技术、产品质量、供应链体系和成本管控上,还是优于整车厂。

  “随着BMS价格下降,电池厂和整车厂的掌控意愿或将减弱,BMS的市场格局仍会发生裂变,但是市场洗牌会进一步加快。”惠州亿能销售总监杨宜杰表示。

相关阅读

如今在汽车圈,如果你不知道马上要出台的“双积分”政策,那你就OUT了。跨国汽车公司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具有纯电动汽车基础的,如大众、宝马、奔驰、日产、通用等。而后一种跨国汽[详细]
8月底,北京现代因多重原因导致供应商停止供货,致使旗下4家工厂停止生产,同时生产方与供应方的采购合作暂时中止。优质货源难寻找成本增加. . . . . .这些问题都成为采购环节的[详细]
近年来,随着混合动力、插电混合动力、纯电动以及燃料电池车概念的发酵,让人们认为新能源将会是未来的核心,前途光明,也因此有人因而抛弃传统发动机,认为“发动机是熟透了的技术”[详细]
政策,禁售燃油车随着各国燃油车禁售令的颁布,零部件供应商正在慎重考虑发展电动车可能会给欧洲汽车产业带来的影响。欧洲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联合会( CLEPA )主席罗伯托·瓦瓦索里( [详细]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动力电池PACK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分析报告》整理数据显示, 2015年中国动力电池产值380亿元,同比增长262% ,产值接近数码锂电池。未来5年我国新能源汽[详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中华消费在线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中华消费在线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